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使物业服务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整个行业进入了“红海”竞争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如何能合理的通过数字化赋能,在日常运营中同时做到开源与节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利润,同时节省人力和提高人效,成为了几乎每一家物企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目前,数字化赋能的概念和潜力已为行业所接受,许多物业服务企业却对具体的数字化投入感到迷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究竟应该投入多少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功?又应如何衡量和评估这些投入的实际效果?
同时,对于同行业的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和实践情况,多数企业也了解有限,使得许多决策者在制定和执行数字化战略时感到踌躇和不安。
本文旨在探讨物业服务企业的数字化投入现状与趋势,揭示投入所对应的能力与价值,为行业内外的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克而瑞调研数据显示,2022-2023年,超七成TOP50物企已实现运营智能化,即通过各类数字化应用建设,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和运营流程,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效率提升。
1、头部物企中后台信息化、硬件数字化已达100%
在头部物企中,数字化不仅已成为日常运营的标配,更成为推动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工具。据统计,头部企业在中后台信息化、硬件数字化方面均已达到100%的普及率;在运营智能化方面达到了72%,并且其中16%的企业已实现应用平台化。
这些头部企业通常在数据驱动增长、物联网、多经业务数字化方面进行拓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6%的头部物企,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投入与应用创新尝试,已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与优势能力。他们正以平台延展能力+生态链整合能力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建设,期望通过物业数字化能力覆盖更多的项目和业态。
2、中部物企更注重数字化在降本增效、业财方面的深化应用
与头部企业相比,中部物企在数字化方面也有显著的进展,但侧重点和深度有所不同。中部企业在中后台信息化方面同样达到100%的普及率,硬件数字化达到了94%,但运营智能化则相对较低,仅达到54%,且尚未有企业实现应用平台化。
中部物企通常更注重数字化在降本增效、业财方面的深化应用,而非广泛的商业模式创新。他们倾向于将数字化工具应用于一线运营中,以期达到更直接和明显的赋能效果。
目前,物业服务企业的数字化诉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点。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推动创新和扩展,已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战略体系。与之相反,中部企业虽然也在数字化道路上取得了进展,但更多聚焦于现有业务流程的优化,缺乏更高层次的战略布局。
2020年至2022年,TOP50物企年均数字化投入一直在逐渐增长,从2020年的150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2380万元,但近年的增长趋势受行业政策及宏观经济影响复杂多变,2022年TOP50物企的投入增速有所放缓。
头部企业的数字化投入大体保持持平,部分央国企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而中部企业的数字化投入则呈现大幅减少的态势。这种区别反映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战略选择和实际执行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克而瑞最新调研,超五成TOP50物企2023年计划数字化投入减少超过26%。
考虑到数字化在现代物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数据揭示了物业服务企业对于未来数字化投入的审慎态度,未来的投入决策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战略规划和灵活应变,以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效果。
同时,这一现象也反映了物业服务行业所面临的复杂现实,如何在追求效益和保持竞争力方面把握微妙平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案例一:某物业业主APP平台
建设投入:100万-120 万人民币,建设周期6个月。
需求方为国内某知名物企,下辖管理项目超过250个,覆盖的服务业主人数超80万。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该企业正面临着急需升级和变革的挑战,以满足当今业主生活的新需要和新模式。
首先,现存的物业管理模式逐渐显得滞后,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业主需求和多样化的服务内容。250多个管理项目的协调与控制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力资源,而且容易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
其次,80万业主的精准服务定位则需要一个强大的智能管理体系的支撑。现阶段,企业急需搭建一个平台化、数字化、移动化的智慧物业管理体系,以便实现对每一位业主需求的精准捕捉和及时响应。
再次,传统的物业管理方法无法满足业主对于高效、便捷服务的追求。新一代的业主群体,特别是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数字化方式与物业进行交流和互动。因此,物企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模式和期望。
核心痛点:
1、线下服务,业主接待量大。
2、业主需求响应慢、降低满意度。
3、物业费收缴率低、工作量大。
4、设备安全隐患不易发现。
核心功能:
X 智慧物管平台+N项物联应用+ X业主APP + T管理APP + 智慧停车平台
智慧物管平台架构
停车场管理驾驶舱
建设价值:
1、统一应用集成,统一应用入口——强化内部管控、增加业主粘性。
2、业财打通, 实现无现金收费——开源节流、安全便捷、促进增收。
3、需求及时响应、服务全面覆盖——集“对客服务/对外宣传/对客经营/对内镜像”于一体的智慧平台。
4、智慧化落地,管理提效降本——优化人效,工程巡查人员优化2人,园林养护优化1人效能。
建设投入:150万-170 万(含硬件),建设周期 5 个月。
需求方为国内某地方性头部物企,在当地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声誉,希望通过物联网建设,树立基于AIOT的智慧社区应用标杆。
该项目的业主超过4000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在没有合适的智能管理手段的情况下,对这些业主的服务很难做到精准和个性化。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满足现代业主追求便捷、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导致业主满意度下降。该社区内的智能设备超过280台,包括安全监控、环境监测等多种设备。如何将这些设备有效整合,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对“人、地、物、事”的精准管控和精细服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合适的整合方案,可能导致设备资源的浪费,甚至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现代社区管理需要高度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该社区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社区,对于物业服务的要求自然更高。通过智能硬件设备部署、物联网平台的引入,才能满足社区内对于精细化管理的迫切需求。
核心痛点:
1、只监不控,安全隐患不易发现
2、设备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
3、社区老人看护占用物业大量精力
4、线下管理,数据不明、心中没底
核心功能:
智慧社区物联平台 + IOC驾驶舱 + 智能硬件(AI安防、智能门禁、智慧车行、智能巡更、智能水表等)
智慧社区物联平台
IOC驾驶舱
项目价值:
1、社区全域安防升级、智能管理:物联触点延伸,AI算法支持,全面提升物业社区智慧安防业务能力。
2、老人安全监护的颠覆性创新:基于智能水表开展老人安全监护,以深层次物业服务想象力,创新安民、便民服务新模式。
建设投入:110 万-130万,建设周期 6 个月
客户为国内某地方性头部物企,管理项目超过150个,服务业主超过12万人。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层面出现了一系列紧迫的痛点和挑战。
首先,集团现有的基础服务平台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管理项目多样化、服务业主人数众多导致了原有财务、工单等系统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信息流通不畅,从而制约了业务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物业收费全场景的实现被现有体系的不统一所阻碍。每个项目的特殊性和区域性需求无法在现有平台上灵活反映,导致服务不精准、客户满意度降低。
再次,仓储管理线上化的缺失影响了集团的整体效率。现有的仓储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与工单、业务的灵活联动,业务闭环得不到有效支撑,从而影响了整个集团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以上的问题共同导致了集团级别的基础服务平台重构的迫切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12万业主,150个项目的个性化需求,集团必须构建统一物业基础服务平台底座,实现数据流通、服务精准,并促进仓储管理线上化,实现工单和业务的有效联动。通过打破数据孤岛,构建统一的物业基础服务平台,涵盖物业收费全场景,并推动仓储管理线上化,可以实现集团管控的全面支撑,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集团在物业管理市场的领先地位。
核心痛点:
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经营业态扩展,现有系统难以支撑业务开展和未来拓展。
1、财务NC系统存在创新扩展瓶颈
2、工单历经几个系统版本,业务支持广度不够
3、仓储目管理前无系统支撑。
核心功能:
1、收费管理:财务标准/收款管理/催缴管理/...
2、工单管理;工单配置/工单任务/工单回访/...
3、仓储管理:物料管理/仓库管理出入口管理...
4、现有系统对接
基础服务平台架构图
项目价值:
1、收费管理系统涵盖物业全收入场景
以收费系统和财务中台为核心,构建业财一体化体系,实现统一的收支管理平台和收费智能化管理,减轻财务工作量,业财融合、提升物业经营效率。
2、统一工单中心便捷报事、服务闭环
承接处理与物业业务交互的所有事项,包括客服工单、工程工单、仓储工单等,全过程跟踪;满足有偿工单、抢单、片区化工单任务调度,增加服务收益。
3、填补仓储系统空白,实现智能管理
建立仓储资源档案库,实现出入库、调拨、借还、领用、盘点和库存预警等全流程、透明化闭环管理,提升仓储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尽管头部物企的年均数字化投入达到了千万级别,展现了对于数字化战略的坚定信念和雄厚实力。但实际上,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并不一定需要如此庞大的投资。
在合理的规划下,投入100万至200万的建设成本,便可让数字化赋能在提高人效、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显著效用。
在当前物企人力成本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尽早投入数字化建设,无疑是一种前瞻和明智的选择。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增强业务灵活性,更能够在深化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母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